首页 檀香刑 下章
第五章 斗须
 一

 新任高密知县钱丁,下巴上垂挂着一部瀑布似的美丽胡须。他到任后第一次升堂点视,就用这部美髯,给了堂下那些似鬼的六房典吏、如狼似虎的三班衙役一个下马威。

 他的前任,是一个尖嘴猴腮、下巴上可怜地生着几十老鼠胡须的捐班。此人不学无术,只知捞钱,坐在大堂上,恰似一个抓耳挠腮的猢狲。前任用自己的猥琐相貌和寡廉鲜的品德,为继任的钱丁,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堂下的胥吏们看到端坐在大堂上的新任知县老爷的堂堂仪表,耳目都有一新之感。钱丁坐在大堂上,也亲切地感受到了堂下那些表示友好的目光。

 他是光绪癸未科进士,与后来名天下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同榜。刘是二甲三十七名,他是二甲三十八名。及第后,在京城蹲了两年冷衙门,然后通关节放了外任。他已经坐了两任知县,一在广东电白,一在四川富顺,而四川富顺正是刘光第的故乡。电白、富顺都是边远闭之地,穷山恶水,人民困苦,即使想做贪官,也刮不到多少油水。所以这第三任来到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的高密,虽然还是平调,但他自认为是升迁。他志气昂扬,精神健旺,红脸膛上焕发着光彩,双眉如卧蚕,目光如点漆,下巴上的胡须,如马尾,直垂到案桌边缘。一部好胡须,天然地便带着五分官相。他的同僚们曾戏言:钱兄,如果能让老佛爷看您一眼,最次不济也得放您一个道台。只可惜他至今也得不到让皇上和皇太后见到自己堂堂仪表的机会。面对着镜子梳理胡须时他不由地深深叹息:可惜了这张冠冕堂皇的脸,辜负了这部飘飘仙的好胡须。

 从四川至山东漫长的赴任途中,他曾经在陕西境内黄河边上的一座小庙里了一次签,得了一支上上,大吉大利。签诗云:鲋鱼若得西江水,霹雷一声上青天。这次签,横扫了他悒郁不得志的黯淡心境,对自己的前程充了信心和憧憬。到县之后,尽管风尘仆仆,鞍马劳顿,还有点伤风感冒,但还是下马就开始了工作。与前任交接完毕,马上就升堂接见部属,发表就职演说。由于心情愉快,优美的词语便如泉水一样涌到了嘴边,滔滔而不断绝;而他的前任是一个连三句整话也说不出来的笨伯。他的嗓音原本宽厚,富有磁,感冒引起的轻微鼻更增添了他的声音魅力。他从堂下那些眼神里,知道了自己的成功。演说完毕,他用食指和拇指颇为潇洒地捋捋胡须,便宣布退堂。宣布完退堂,他用目光扫视堂下,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老爷的目光在注视着自己。他的目光让堂下的人感到高深莫测,如敲警钟又似嘉勉。然后,他身离座,转身便走,既干净,又利索,宛如一阵清新的风。

 不久,在宴请乡贤的筵席上,他的堂堂相貌和美丽胡须,又一次成为了众人注目的焦点。他的伤风鼻早已痊愈,高密县特产的老黄酒和肥狗又十分地对他的脾胃——黄酒舒筋活血,狗美容养颜——所以他的容光愈加焕发,胡须愈加飘逸。他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致了祝酒辞,向在座的昏位乡贤表示了自己要在任内为百姓造福的决心。他的致辞,不时地被乡贤们的掌声和欢呼打断。致辞结束,热烈的掌声持续了足有半炷香的工夫。他高举着酒杯,向座的瓜皮小帽、山羊胡须敬酒。那些人都抖颤颤地站起来,抖颤颤地端起酒杯,抖颤颤地一饮而尽。他特意向乡贤们介绍了席上的一道菜。那是一棵翠绿的大白菜,生动活泼,看上去没经一点烟火。乡贤们看到这道菜,没有一个人敢下著,生怕闹出笑话丢了面子。他对乡贤们说,这道菜其实已经了,菜心里包着十几种名贵的佳肴。他用筷子轻轻地点拨了一下,那棵看似完整无缺的白菜便嘭然分开,显示出了五颜六的瓤子,高雅的香气顿时溢全室。乡贤们大多是些土鳖,平里吃惯的是大鱼大,对这种清新如画的吃法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在县台的鼓励下,乡贤们试探着伸出筷子,夹了一点白菜叶子,放在嘴里品尝,然后便一个个摇头晃脑地大加赞赏。前来陪酒的钱谷师爷熊老夫子,不失时机地向乡贤们介绍了知县夫人——高密县百姓的主母——曾国藩曾文正公的外孙女,是她亲自下厨,为大家烹制了这道家传名菜:翡翠白菜。这道菜是曾文正公在北京任礼部侍郎时,与家厨反复研究、多次实验而成的杰作。这道菜里凝聚着一代名臣的智慧。文正公文武全才,做菜也是卓越拔群。钱谷师爷的介绍赢得了更加热烈的掌声,几位上了点年纪的乡贤眼睛里溢出泪水,到千皱百褶的腮上;鼻孔里出清涕,挂在柔弱的胡须上。

 三杯酒过后,乡贤们轮番向钱丁敬酒。一边敬酒,一边歌颂。那些颂词人各一套,各有特色,但大家都没忘了拿着大老爷的胡须说事。有的说:大老爷真乃关云长再世,伍子胥重生。有的说:大老爷分明是诸葛武侯转世,托塔天王下凡。钱丁虽然是个有次的,但也架不住这群马轮番吹捧。他有敬必饮,每饮必尽。不自觉中已把端着的官架子丢到脑后。他议论风发,谈笑风生,手舞足蹈,得意忘形,充分地显示了风,真正地与人民群众打成了一片。

 那天,他喝得酩酊大醉,众乡贤也醉得横躺竖卧。这次宴会,轰动了整个的高密县,成了一个传久远的热门话题。那棵翠绿的大白菜,更是给传得神乎其神。说是那棵大白菜上修着一个暗道机关,别人怎么着都分不开,钱大老爷用筷子一敲白菜,立刻就如白莲花盛开,变成了数十个花瓣,每一瓣的尖上,都挑着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

 很快,人们都知道了新来的知县老爷是曾文正公的外孙女婿。他相貌堂堂,下巴上生着一部可与关云长媲美的胡须。知县不仅是仪表堂堂,而且是两榜进土,天子门生。才华横溢,出口成章。豪饮千杯而不醉,醉了也不失风度,犹如玉树临风,山沐雨。知县夫人是真正的名门闺秀,不但天姿国,而且贤惠无比。他们的到来,必将给高密县的人民带来齐天的洪福。

 二

 高密东北乡有一个胡须很好的人,姓孙,名丙,是一个猫腔班子的班主。

 猫腔是在高密东北乡发育成长起来的一个剧种,唱腔优美,表演奇特,充了神秘色彩,是高密东北乡人的精神写照。孙丙是猫腔戏的改革者和继承者,在行当里享有崇高威望。他唱须生戏,从来不用戴髯口,因为他的胡须比髯口还要潇洒。也是该当有事——乡里财主刘大爷喜得贵孙,大摆筵席。孙丙前去吃喜酒。同席者有一个名叫李武的,是县衙皂班的衙役。筵席上,李武端着公人架子,坐在首位。他大吹大擂着县太爷的一切,从言谈到举止,从兴趣到嗜好,最后,谈话的高便在大老爷的胡须上展开。

 李武虽然是休假在家,但还穿着全套的公服,只差没提着那水火子。他指手画脚,咋咋呼呼,把同坐的老实乡民,唬得个个目瞪口呆,忘记了吃酒。竖直了耳朵,听他山呼海啸;瞪圆了眼睛,看他唾沫横飞。孙丙走南闯北,也算个见多识广的人物,如无李武在场,他必然是个中心,但有了与知县大老爷朝夕相处的李武在,就没人把他放在眼里了。他一杯接一杯地喝着问酒,用白眼和从鼻孔里发出的嗤呼声表示着对这个小爪牙的轻蔑。但没人注意他,李武更如没看到桌子前还有个他一样,管自绘声绘地讲述着大老爷的胡须。

 "…常人的胡须,再好也不过千八百,但大老爷的胡须,你们猜猜有多少?哈哈,猜不出来吧?谅你们也猜不出来!上个月俺跟着大老爷下乡去体察民情,与大老爷闲谈起来。大老爷问俺,小李子,猜猜本官有多少胡须?俺说,大老爷,俺猜不出来。大老爷说,谅你也猜不出来!实话对你说吧,本官的胡须,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差一就是一万!这是夫人替本官数的。俺问大老爷,这么多的胡须,如何能数得清楚?大老爷说,夫人心细如发,聪明过人,她每数一百,就用丝线捆扎起来,然后再数。绝对不会出错的。俺说,老爷啊,您多生一,不就凑成一个整数了嘛!老爷道,小李子,这你就不懂了,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九千九百九十九,这是天下最吉祥的数字,也是最大的数字了。为民为臣的,不能想到万字,这里边的奥秘,小李子,你可要用心体会啊!大老爷一番话,玄机无穷,俺直到如今也是解不开的。后来大老爷又对俺说,小李子,本官胡须的数,普天之下,只有三个人知道,这三个人一个是你,一个是我,一个是我的夫人。你可要守口如瓶,这个数字,一旦出去,那可是后患无穷,甚至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李武端起酒杯,呷了一口酒,抄起筷子,在菜盘里挑挑拣拣,嘴里发出啧啧的声响,分明是在批评菜肴的鄙。最后,他夹了一绿豆芽,用两只门牙,吱吱咯咯地嚼着,食后无聊地磨牙的老鼠就是这样子。刘大爷的儿子,就是得了贵子的那位,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猪头跑过来,特意地把盘放在李武面前,用沾油腻的手,擦擦额头上的汗水,抱歉地说:"李大叔,委屈您老人家了,咱庄户人家,做不出好菜来,您老人家将就着吃点子。"

 李武把牙里的绿豆芽呸地一声啐到地上,然后把手中的筷子,重重地拍在桌子上,用明显不快但是又宽容友好的口吻说:"刘老大,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以为俺是冲着吃来的吗?你大叔要是想开荤,随便到那家馆子里一坐,用不着开口,那些海参鲍鱼、驼蹄熊掌、猴头燕窝,就会一碗接着一碗地端上来。吃一尝二眼观三,那才叫筵席!你家这算什么?两碟子半生不的绿豆芽,一盘腥烂臭的瘟猪,一壶不热不凉的酸黄酒,这也算喜宴?这是打发臭戏子!俺们到你家来,一是给你爹捧捧场,撑撑门面,二是与乡亲们拉拉呱儿。你大叔忙得眼里蹿火苗子,出这点工夫并不是容易的!"

 刘家的老大被李武训得只有点头哈的份儿,趁着李武咳嗽的机会,逃命般地跑了。

 李武道:"刘大爷也算个识字解文的乡贤,怎么养出了这样一个土鳖?"

 众人都讪讪的,不敢应李武的话。孙丙心恼怒,伸手就把李武面前那盘猪头拖到了自己的面前,道:"李大公人吃惯了山珍海味,这盘肥猪,放在他的面前,不是明摆着让他起腻吗?小民肚子糠菜,正好用它油油肠子,也好拉屎滑畅!"

 说完话,谁也不看,只管把那些四四方方、着油、挂着酱的大,一块接着一块地往嘴里去。一边吃一边呜呜噜噜地说:"好东西,好东西,真是它娘的好东西!"

 李武恼怒地瞪着孙丙,但孙丙根本就不抬头。他的怒视得不到回应,只好无趣地撤回。他用眼光巡睃一遍众人的脸,撇撇嘴,摇摇头,表示出居高临下的轻蔑和大人碰上小人的无奈。同桌的人怕闹出事来,便恭敬地劝酒,李武借坡下驴,干了一杯酒,用袖子擦擦嘴,拣起因为训斥刘老大而丢掉的话头,说:

 "各位乡亲,因为咱们都是要好的兄弟爷们,俺才把大老爷胡须的秘密告诉了你们。这就叫做亲不亲,故乡人,你们听了这些话,就把它烂在肚子里拉倒,万万不可再去传播,一旦把这些秘密传出去,传回到大老爷的耳朵里,就等于砸了兄弟的饭碗了。因为这许多的事儿,只有大老爷、夫人和俺知道。拜托,拜托!"

 李武双手抱拳,对着在座的人转着圈子作揖。人们纷纷回应着:"放心,放心,咱们高密东北乡,能出现您李大爷这样的人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左邻右舍,都眼巴巴地等着跟您沾光呢,怎么会出去胡言语,坏自家人的事情?"

 "正因为是自己人,兄弟才敢口无遮拦,"李武又喝了一杯酒,低了嗓门,神秘地说,"大老爷常常把兄弟叫到他的签押房里陪他说话儿,俺们对面坐着,哥们一样,一边喝着黄酒,一边吃着狗,一边天上地下、古今中外地聊着。大老爷是个渊博的人,世界上的事情没有他不知道的。喝黄酒吃狗,咱大老爷就是喜好这一口。俺俩聊着聊着就到了后半夜,急得夫人让丫鬟来敲窗户。丫鬟说,老爷,夫人说,时候不早了,该歇着了!大老爷就说,梅香,回去对夫人说,让她先歇了吧,俺跟小李子再拉会外儿!所以夫人对俺是有意见的。那天俺到后堂去办事,正好与夫人碰了面。夫人拦住我说,好你个小李子,整夜价拉着老爷东扯葫芦西扯瓢,连俺都疏淡了,你小子该不该挨打?吓得俺连声说:该打,该打!"

 马大童生话道:"李大哥,不知那知县夫人,是个什么样子的容貌,谣言传说她是个麻脸…"

 "放!纯属放!说这话的,死后该进拔舌地狱!"李武面赤红,懊恼地说,"我说马大童生,你那脑子里装的,是豆浆呢还是稀粥?你也是启过蒙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你把书念到哪里去了?!你也不动动脑子想一想,那知县夫人,是什么人家的女儿!那是真正的大家闺秀,掌上明珠。从小儿就妈成群、丫鬟成队地侍候着,她那闺房里于净的,年糕落到地上都沾不起一粒灰尘。在这样的环境里,她怎么可能得上天花这种脏病?她不得天花,怎么会有麻点?除非是你马大童生用指甲给掐出来的!"众人不由地哈哈大笑起来。马大童生一张干瘪的老脸羞得通红,自解自嘲地说:"就是就是,她那样的仙人怎么会生麻子呢,这谣言实在是可恶!"

 李武瞥一眼孙丙面前已经存无多的盘子,咽了一口唾沫,说:"钱大老爷跟兄弟我的关系,那真是没的说。他曾经亲口对我说过,小李子,我们两个,真是天生的投缘,我也说不出个原因,就是觉着你跟我心连着心,肺贴着肺,肠子通着肠子,胃套着胃——"

 孙丙一声冷笑,差点把嘴的猪出来。他神神脖子咽下,道:"这么说,钱大老爷吃了,你也就不饿了?"

 李武怒道:"孙丙,你这是说的什么话?亏你还是个戏"子,成天价搬演着那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把些个忠孝仁义唱得响彻云霄,却干这做人的道理一窍不通!桌子上就这么一盘荤菜,你一人独,吃得油,还好意思来撇清社淡,粪嚼蛆!"

 孙丙笑道:"您连那些海参燕窝驼蹄熊掌都吃腻了,怎么还会把一盘肥猪放在心上?"

 李武道:"你这是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你以为我是为我吗?我是为这席上的老少爷们打抱不平!"

 孙丙笑道:"他们你的热了,何必吃?"

 众人一齐怒了,七嘴八舌地骂起了孙丙。孙丙也不生气,把盘中的一扫而光,又撕了一块馒头,将盘中的剩汤擦得干干净净。然后,打着嗝,点上一锅烟,怕然自得地起来。

 李武摇头叹息道:"有爹娘生长,无爹娘教养,真该让钱大老爷把你拘到县里去,噼哩啪啦上五十大板!"

 马大童生道:"算了算了,李武兄,古人清谈当酒,畅谈做,您就给我们多讲点钱大老爷和衙门里的事情,就算我们吃了大荤了!"

 李武道:"我也没那好兴致了!言而总之一句话,钱大老爷知高密县,是咱们这些百姓的福气。钱大老爷宏才大量,区区高密小县,如何能留得住他?他老人家升迁是迟早的事。别的不说,就凭着他老人家那部神仙胡须,最次不济也能熬上个巡抚。碰上了好机会,如曾文正公那样,成为一代名臣、国家栋梁也不是不可能的。"

 "钱大老爷成为大员,李武兄也要跟着发达,"马大童生道,"这就叫做月明秃头亮,水涨轮船高。李武兄,小老儿先敬您一杯,等您发达了,只怕想见您一面也不容易啦!"

 李武干了杯,说:"其实,当下人的,千言万语一句话,就是一个字,忠!主人给你个笑脸儿,不要翘尾巴;主人踢你一脚,也不必抱委屈。钱大老爷、曾文正公这些人,要么是天上的星宿下凡,要么是龙蛇转世,跟我们这些草木之人,是大大不一样的。曾文正公是什么?是一条巨蟒转世。都说他老人家有癣疾,睡一觉起来,下人们从他的被窝里能扫出一小瓢白皮。钱大老爷悄悄地告诉我,哪里是什么癣疾?分明是龙蛇蜕皮。钱大老爷是个啥?我告诉你们,可你们千万别外传:一天夜里,俺跟大老爷聊天聊累了,就在那西花厅的炕上抵足而眠。俺忽然觉得身上很沉,梦到一只老虎把一只爪子放在俺的身上。俺吓醒了,睁眼一看,原来是钱大老爷把他的一条腿放在了俺的身上…"

 众人都屏住了呼吸,脸色发白,看着李武的嘴巴。李武往嘴里倒了一杯酒,说:"我从此才明白,钱大老爷那部胡须,为什么那样子繁茂,那是真正的虎须!"

 孙丙把铜烟锅中的烟灰,放在桌子腿上磕干净,然后又鼓起腮帮子,吹出了烟管中的焦油。他掖好烟锅,双手抄起胡须,用了一个舞台上的动作,(炎欠)地甩开,十分地美观大方。然后他抑扬顿挫地、用须生道白的腔调,说:

 "李武小儿,回去转告你家老爷,就说他那胡须,还不如俺裆中的儿!"

 三

 第二天凌晨,孙丙肚子里的肥猪还没消化完毕,就被四个做公的从被窝子里掏出来,赤条条地扔到地上。正与孙丙睡在一起的戏班子里的旦角小桃红只穿着一件红肚兜儿,缩在炕角上打哆嗦。慌乱中,公人的脚踢碎了一只罐,臊遍地,把孙丙腌成了一个咸菜疙瘩。他大声喊叫着:

 "弟兄们,弟兄们,有话好说,有话好说嘛!"

 两个公人反拧着他的胳膊将他拖起来。一个公人打火点着了墙里的灯盏。借着金黄的灯光,他看到了李武的笑脸。他说:

 "李武李武,咱们远无仇,近无怨,你为什么要害我?"

 李武趋前两步,抬手扇了他一个耳光,然后将一口唾沫啐到他的脸上,骂道:

 "臭戏子,咱们确实无仇无怨,但你与钱大老爷结下了仇怨。兄弟端着钱大老爷的饭碗,不得不下来抓你,还请你多多包涵!"

 孙丙道:"钱大老爷与我有什么仇怨?"

 李武笑道:"老哥,您真是贵人好忘事!昨天你不是亲口说,钱大老爷的胡须不如您裆里的儿吗?"

 孙丙翻着眼睛说:"李武,你这是血口人!我啥时说过这样的话?我一不疯,二不傻,能说这样的混话吗?"

 李武道:你不疯不傻,但是让肥猪油蒙了心。"

 孙丙说:"你干屎抹不到人身上。"

 "好汉做事好汉当嘛!"李武道,"你穿不穿衣裳?不愿穿就光着走,愿穿就麻溜点。爷们没工夫跟你一个臭戏子磨牙斗嘴,钱大老爷正在街里等着验看你的呢!

 四

 孙丙被公人们推搡着,踉踉跄跄地进入了县衙大堂。他的脑袋有些发昏,浑身上下,不知有多少处伤痕在发热做痛。他已经被关在大牢里三天,身上爬了臭虫和虱子。三天里,狱卒们把他拖出来六次,每次都用黑布蒙住他的眼睛,皮鞭、,雨点般地落在了他的身上,打得他暗驴一样胡乱碰壁。三天里,狱卒只给他喝了一碗浊水,吃了一碗馊饭。他感到饥渴难挨,浑身痛疼,身上的血八成让臭虫。虱子光了。他看到那些了血的小东西在墙上一片片地发着亮,浸过油的养麦粒就这样。他感到自己已经支撑不下去了,再过三天,非死在这里不可。他后悔自己图一时痛快说了那句不该说的话。他也后悔去抢那盘肥猪。他很想抬起手,自己几个大耳瓜子,惩罚这张惹是生非的臭嘴。但刚刚抬起胳膊,眼前就一阵金花舞。胳膊又酸又硬,如同冰冷的铁。于是那胳膊便又重重地垂下去,牛鞅子般悬挂在肩上。

 那天是个阴天,大堂里点着十几大的羊油蜡烛。烛火跳跃不定,火苗上飘扬着油烟。羊油被燃烧时散出刺鼻的膻气。他感到头晕恶心,胃里有一股强硬的东西在碰撞着,翻腾着,一股腥臭的体夺而出。他吐在了大堂上,感到很辱,甚至有些歉疚。他擦擦嘴巴和胡子上的脏物,刚想说点什么表示歉意,就听到在大堂两侧比较阴暗的地方,突然响起了低沉的、整齐的、训练有素的"呜——喂——"之声。这声音吓了他一大跳,一时不知做何应对。这时,押他上堂的公人在他的胭窝处端了一脚,他便不由自主地跪在了坚硬的石板上。

 跪在地上,他感到比站着轻松。吐出了胃中浊食,心里清明了许多。他忽然感到,不应该哭哭啼啼,窝窝囊囊。好汉做事好汉当,砍头不过一个碗大的疤。看这个阵势,县太爷是不会饶过自己的,装囗也没用。横竖是个死,那还不如死出点子英雄气概,没准了二十年后就会被人编成戏文演唱,也算是百世芳。想到此就觉得一股热血在血管子里涌动,冲得太阳嘭嘭直跳。口中的渴,腹中的钱,身上的痛,立马减轻了许多。眼睛里有了津,眼珠子也活泛起来。脑子也灵活了。许许多多他在舞台上扮演过的英雄好汉的悲壮事迹和慷慨唱词涌上了他的心头。"哪怕你狗官施刑杖,咬紧牙关俺能承当"!于是,他,抬起头,在街役们狐假虎威、持续不断地呜喂声中,在神秘森严的气氛里。

 他拾起头,首先看到的就是端坐在正大光明匾额下、端坐在辉煌的烛光里、端坐在沉重笨拙的雕花公案后边、赤面长须、俨然一尊神像的知县大老爷。他看到知县大老爷也正在注目自己。他不得不承认,知县大老爷确实是仪表堂堂,并非是李武胡说。尤其是知县前那部胡须,的确也是马尾青丝,脱俗。他不由地感到惭愧,心里竟油然地生出了一些对知县大老爷的亲近之情,如同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同胞兄弟。"兄弟们相逢在公堂之上,想起了当年事热泪汪汪…"

 知县大老爷一拍惊堂木,清脆的响声在大堂里飞溅。孙丙吃了一惊,松懈的身体猛然收紧。他看到大老爷威严的脸,马上就如梦初醒,明白了大堂不是戏台子,大老爷不是须生,自己也不是花脸。

 "堂下跪着的,报上你的名字!"

 "小民孙丙。"

 "哪里人氏?"

 "东北乡人。"

 "多大岁数?"

 "四十五岁。"

 "做何营生?"

 "戏班班主。"

 "知道为何传你前来?"

 "小的酒醉之后,胡言语,冒犯了大老爷。"

 "你说了什么胡言语?"

 "小的不敢再说。"

 "但说无妨。"

 "小的不敢再说。"

 "说来。"

 "小的说大老爷的胡须还不如我裆里的儿。"

 大堂的两侧响起了吃吃的窃笑声。孙丙抬头看到,大老爷的脸上,突然了出一丝顽皮的笑容,但这顽笑很快就被虚假的严肃遮掩住了。

 "大胆孙丙,"大老爷猛拍惊堂木,道:"为什么要侮辱本官?"

 "小的该死…小的听说大老爷的胡须生得好,心里不服气,所以才口出狂言…"

 "你想跟本官比比胡须?"

 "小的别无所长,但自认为胡须是天下第一。小的扮演《单刀会》里的关云长都不用戴髯口。"

 大江东去千叠,赴西风小舟一叶,才离了九重龙凤阙,探千丈龙潭虎

 "你站起来,让本官看看你那胡须。"

 孙丙站起来,身体摇摇晃晃,如同站在随波逐的小舢板上。

 现东吴飘渺渺旌旗绕,恰便似虎入羊群何惧尔曹…

 "果然是部好胡须,但未必能胜过本官。"

 "小的不服气。"

 "你想跟本官如何比法?"

 "小的想跟大老爷用水比。"

 "说下去!"

 "小的的胡须能够入水不漂,一到底!"

 "竟然有这等事?"大老爷捋着胡须,沉半晌,道,"你要是比输了呢?"

 "要是比输了,小的的胡须就是大老爷裆里的!"

 衙役们憋不住的笑响了堂。大老爷猛拍惊堂木,厉声喝道:"大胆孙丙,还敢口出秽言!"

 "小的该死。"

 "孙丙,你辱骂朝廷命官,本当依法严惩,但本官念你为人尚属鲠直,干事敢做敢当,故法外施恩,答应与你比赛。你要是赢了,你的罪一笔勾销。你要是输了,本官要你自己动手,把胡子全部拔掉,从此后不准蓄须!你愿意吗?"

 "小的愿意。"

 "退堂!"钱大老爷说罢,起身便走,如一股朗的风,消逝在大堂屏风之后。

 五

 斗须的地点,选定在县行仪门和大门之间宽阔的跨院里。钱大老爷不希望把这次活动搞得规模太大,只请了县城里颇有声望的十几位乡绅。一是请他们前来观看,二是请他们来做见证人。但钱大老爷和孙丙斗须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一大早,前来看热闹的百姓就成群结队地往县衙前汇集。初来的人慑于衙门的威风,只是远远地观看,后来人越聚越多,便你推我拥地往县行大门近。法不责众,平里路过县衙连头都不敢抬的民众,竟然抱成团把几个堵在门口拦挡的衙役挤到了一边,然后水一样地涌了进来。顷刻之间,跨院里就了看客,而大门之外,还有人源源不断地挤进来。有一些胆大包天的顽童,攀援着大墙外的树木,骑上了高高的墙头。

 跨院正中,早用十几条沉重的揪木板凳,围出了一个多角的圆圈。知县老爷请来的乡绅们,端坐在长凳上,一个个表情严肃,宛若肩负着千斤的重担。坐在长凳上的还有刑名师爷、钱谷师爷、六房书办。长凳的外边,衙役们围成一圈,用脊背抵住拥挤的看客。圆圈正中,并排放着两个高大的木桶,桶里贮清水。斗须的人还没登场。人们有些焦急,脸上都出了油汗。几个泥鳅一样在人群里钻的孩子,引起了一阵阵的。衙役们被挤得立脚不稳,如同被洪水冲着的弯曲的玉米棵子。他们平里张牙舞爪,今里都有了一副好心。老百姓和官府的关系因为这场奇特的比赛变得格外亲近。一条长凳被人冲翻,一个手捧着水烟袋的高个子乡绅跳到一边,愣怔着斗眼打量着人群,神情颇似一个歪头想事的公。一个花白胡须的胖乡绅猪拱地似的趴在地上,费了大劲才从人脚中爬起来。他一边擦着绸长衫上的污泥,一边沙着嗓子骂人,嘟嘟的大脸涨成一块刚刚出炉的烧饼。一个街役被挤趴在长凳的边缘上,正硌着肋巴骨。他杀猪似的嚎叫着,直到被他的同伙从人群里拖出来。快班的行役头儿刘朴——一个皮肤黝黑、瘦长干的青年,站在一条凳子上,用风味独特的四川口音和善地说:

 "乡亲们,别挤了,别挤了,挤出人命来可就了不得了。"

 半上午时,主角终于登了场。钱大老爷从大堂的台阶上款款地走下来,穿过仪门,走进跨院。阳光很灿烂,照着他的脸。他对着百姓们招手示意。他的脸上笑容可掬,出一嘴洁白的牙。群众激动了,但这激动是内心的激动,不跳跃,不欢呼,不流泪。其实人们是被大老爷的气派给震住了。尽管大家都听说了大老爷好仪表,但真正见过大老爷本人的并不多。他老人家今没穿官服,一副休闲打扮。他赤着脑瓜,前半个脑壳一片崭新的头皮,呈蟹壳青;后半个脑袋油光可鉴,一条又又长的大辫子,直垂到尖。辫梢上系着一块绿色的美玉,一个银色的小铃择,一动就发出清脆的声响。他老人家穿着一身肥大的白绸衣,脚蹬着一双千层底的双鼻梁青布鞋,脚腕处紧扎着丝织的小带。那裆肥大得宛如一只漂浮在水面上的海蛰。当然最好看的还是他老人家前那部胡须。那简直不是胡须,而是悬挂在老爷前的一匹黑色的绸缎。看上去那样的光,那样的亮,那样的油,那样的滑。又光又亮又油又滑的一部美须悬垂在大老爷洁白如雪的前,让人的眼睛感到幸福。人群中有一个女人,注目丰姿飘洒、犹如玉树临风的大老爷,心里麻酥酥的,脚下轻飘飘的,眼睛里盈了泪水。她在几个月前的一个细雨霏霏之夜就被钱大老爷的风度住了,但那次大老爷穿着官服,看上去有些严肃,与今天的休闲打扮大不相同。如果说穿着官服的大老爷是高不可攀的,穿着家常衣服的大老爷就是平易可亲的。

 这个年轻女人就是孙眉娘。

 孙眉娘往前挤着,她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大老爷。大老爷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让她心醉神。踩了别人的脚她不管,扛了别人的肩她不顾,招来的骂声和抱怨声,根本听不到了她。有一些人认出了她是今参加斗须的主角之一戏子孙丙的女儿,还以为她是为了爹的命运而揪着心呢。人们尽可能地侧着身体,为她让出了一线通往最里圈的隙。终于,她的膝盖碰到了坚硬的长凳。她的脑袋从衙役的脑袋中间探出去。她的心已经飞起来,落在了大老爷的脯上,如一只依人的小鸟,在那里筑巢育雏,享受着蚀骨的温柔。

 明媚的阳光使大老爷的眼睛很光彩,很传情。他抱拳在前,向乡绅们致敬,也向百姓致敬,但他没有说话,只是那样妩媚地微笑着。孙眉娘感到大老爷的目光从自己脸上掠过时,似乎特别地停留了片刻,这就使她的身体几乎完全地失去了感觉。身上所有的体,眼泪、鼻涕、汗水、血。骨髓…都如水银泻地一般,淋漓尽致地光了。她感到自己成了一洁白的羽,在轻清的空气里飞舞,梦一样,风一样。

 这时,从跨院的东边那几间让老百姓胆战心惊的班房里,两个衙役,把身材高大魁伟,面色如铁的孙丙引了出来。孙丙的脸,看上去有些浮肿,脖子上还有几道紫的伤痕。但他的精神似乎不错,也许他是在抖擞精神。当他与知县大老爷比肩而立时,百姓们对他也不由地肃然而起敬意。尽管他的服饰、他的气不能与大老爷相比,但他前那部胡须,的确也是气象非凡。他的胡须比大老爷的胡须似乎更茂盛一些,但略显凌乱,也不如大老爷的光滑。但即便如此,也是十分地了不起了。那个瘦乡绅悄悄地对胖乡绅说:

 "此人器宇轩昂,能眉飞舞,决不是等闲之辈!"

 "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一个唱猫腔的戏子!"胖乡绅不屑地说。

 主持斗须的刑名师爷从长凳上站起来,清清被大烟熏哑的嗓子,高声说:

 "各位乡绅,父老乡亲,今斗须之缘由,实因刁民孙丙,出言不逊,侮辱知县大人。孙丙罪孽深重,本该按律治罪,但县台念他初犯,故开恩宽大处理。为了让孙丙口服心服,县台特准孙丙之请,与其公开斗须。如孙丙胜,大老爷将不再追究他的罪责;如大老爷胜,孙丙将自拔胡须,从此之后不再蓄须。孙丙,是不是这样?"

 "是这样!"孙丙昂起头来,"感谢大老爷宽宏大量!"

 刑名师爷征求钱大老爷的意见,大老爷微微点头,示意开始。

 "斗须开始!"刑名师爷高声宣布。

 但见那孙丙,猛地甩去外衣,赤着一个鞭痕累累的膀子,又把那大辫子,盘在了头上。然后他勒紧带,踢腿,展臂,深深气,把全身的气力,全部运动到下巴上。果然,如同使了魔法,他的胡须,索索地抖起来,抖过一阵之后,成为钢丝,直。然后,他翘起下巴,背矮下身去,把一部胡须慢慢地刺人水中。

 钱大老爷根本没做张作势,孙丙往胡子上运气时他站在一边微笑着观看,手里轻轻地挥动着纸扇。众人被他的优雅风度征服,反而觉得孙丙的表演既虚假又丑恶,有在街头上使卖假药的恶痞气。孙丙把胡须入水桶那一,钱大老爷把那柄一直在手里玩着的纸折扇(炎欠)地合拢,藏在宽大的袖筒里。然后,他略微活动了一下身,双手托起胡须往外一抖,把无边的风和潇洒甩出去,差点把孙眉娘的小命要了去。大老爷也翘起下巴,背矮下身去,把一部胡须刺人水中。

 人们都尽量地踮起脚尖探头颅,巴巴着眼睛想看到胡须在水中的情景。但大多数人看不到,他们只能看到大老爷安详自若的笑脸和孙丙憋得青紫的脸。近靠前的人们,其实也无法看清胡须在水中的情景。阳光那样亮,褐色的木桶里那样幽暗。

 担任裁判的刑名师爷和单举人,在两个水桶之间来回地走动,反复地比较着,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为了服众,刑名师爷高声道:

 "人群里的,谁还想看,请近前来!"

 孙眉娘跨越长凳,几步就滑到了大老爷面前。她低下头,大老爷那的辫子儿、深深的脊梁沟儿、白皙的耳朵翅儿,鲜明地摆在她的眼下。她感到嘴发烫,贪馋的念头,如同小虫儿,咬着她的心。她多么想俯下身去,用柔软的嘴把大老爷身上的一切,细细地吻一遍,但是她不敢。她感到心中升腾起一股比痛苦还要深刻的感情,几滴沉重的眼泪落在了大老爷健美匀称的脖颈上。她嗅到了一股淡淡的香气,是从水桶里散发出来的。她看到,大老爷的胡须,一是一,垂直着到了水中,宛如水生植物发达的系。她实在是不愿离开大老爷的水桶,但是刑名师爷和单举人催她到了孙丙的水桶边上。她看到,爹的胡须也是一到底,也如水生植物的系。刑名师爷指了指那几漂浮在水面上的花白胡须,道:

 "大嫂,你看到了吧?你向大伙儿说个公道话吧!我们说了不算,你说了算。你说吧,谁是输家,谁是赢家。"

 孙眉娘犹豫了片刻,她看到了爹的涨红的脸和那两只红得要出血的眼睛。她从爹的眼睛里看到了他对自己的期望。但是她随即又看到了大老爷那两只顾盼生情的俊眼。她感到自己的嘴让一种特别粘稠的物质胶住了。在刑名师爷和单举人的催促声中,她带着哭腔说:

 "大老爷是赢家,俺爹是输家…"

 两颗头颅猛地从木桶里扬起来,两部胡须水淋淋地从水里拔出来。他们抖动着胡须,水珠像雨点一样往四处飞溅。两个斗须者四目相觑。孙丙目瞪口呆,重;大老爷面带微笑,安详镇定。

 "孙丙,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大老爷笑眯眯地问。

 孙丙嘴哆嗦着,一声不吭。

 "按照我们的约定,孙丙,你应该拔去自己的胡须!"

 "孙丙,孙丙,你记住了吗?你还敢胡言语吗?"孙丙双手捋着自己的胡须,仰天长叹道,"罢罢罢,薅去这把烦恼丝吧!"然后他猛一用力,就将一绺胡须揪了下来。他将揪下的胡须扔到地上,鲜红的血珠从下巴上滴下来。他扯起了一绺胡须,又要往下薅时,孙眉娘扑通一声跪在了大老爷的面前。她的眼睛里含着泪水。她的脸色,娇的桃花,惹人冷爱。她仰望着知县大人,娇声哀求着:

 "大老爷,饶了俺爹吧…"

 知县老爷眯着眼睛,脸上的神情,似乎有点儿讶异,也仿佛是欣喜,更多的是感动,他的嘴微动着,似乎说了也似乎没说:

 "是你…"

 "闺女,起来,"孙丙的眼里溢出了泪水,低沉地说,"不要求人家…"

 钱大老爷怔了怔,开朗地大笑起来。笑毕,他说:

 "你们以为本官真要拨光孙丙的胡须?他今斗须虽然落败,但他的胡须其实也是天下少有的好胡须。他自己要拔光,本官还舍不得呢!本官与他斗须,一是想煞煞他的狂气,二是想给诸位添点乐趣。孙丙,本官恕你无罪,留着你剩下的胡须,回去好好唱戏吧!"

 孙丙跪地磕头。

 群众感叹不已。

 乡绅谀词连篇。

 眉娘跪在地上,目不转睛,仰望着钱大老爷人的面孔。

 "孙家女子,大公无私,身为妇人,有男子气,实属难得,"钱大老爷转身对钱谷师爷说,"赏她一两银子吧!"
上章 檀香刑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