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影
已完结
作者:叶兆言 更新:2018/10/20
二十年代江南的小城是故事中的小城。这样的小城如今已不复存在,成为历史陈迹的一部分。人们的想象像利箭一样穿透了时间的薄纱,已经逝去的时代便再次复活。时光倒流,旧梦重温,故事中的江南小城终于浮现在我们的面前。
-
没有玻璃的花房
已完结
作者:叶兆言 更新:2018/10/20
《没有玻璃的花房》是叶兆言新近推出的长篇小说,讲述文革时期戏校大院里的故事,是一代人的成长史。以一个小男孩“木木”为线索,对戏校大院里的孩子们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命运展开。花房”在这里是一个在不同背景下的固定空间,它曾是孩子们游戏的地点,文革时期又成为人们批评和接受改造的场所。
-
岁月与性情
已完结
作者:周国平 更新:2018/10/20
人活的就是一个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造就不同的人生。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平凡生活体现了生命的自然品质,内在生活体现了生命的精神品质,把这两种生活过好,生命的整体品质就是好的。在一定意义上,人生觉悟就在于透过社会堆积物去发现你的自然的生命,又透过肉身生命去发现你的内在的生命,灵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
-
局长
已完结
作者:高和 更新:2016/8/26
银州市公安局局长与一头野猪同归于尽,立刻引发了填补局长职位的明争暗斗。关键时刻,副局长彭远大却带着两个刑警千里迢迢深入到闽南山区追捕犯罪嫌疑人。大家认为彭大远这次与局长位置无缘,这只能怪他自己运气不好……小说幽默地描写官场明争暗斗的同时,还以真实生动的细节讲述了公安干警辛苦破案的悬疑过程。本书是作者继畅销书《接待处处长》之后的又一部诙谐幽默风格的官场题材力作。
-
九把刀短篇小说
已完结
作者:九把刀 更新:2016/8/18
九把刀柯景腾出生于台湾彰化县。父亲是药师、母亲是助产士,家中经营明功药局。哥哥是台北医学大学毕业的药学博士、现任职工研院。而弟弟是台湾师范大学毕业的教育学硕士,现为高中老师。九把刀在家中排行老二,高中毕业于彰化的精诚中学,大学毕业于台湾国立交通大学,取得国立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系学士以及东海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学位。
-
陈忠实短篇小说集
已完结
作者:陈忠实 更新:2016/8/18
陈忠实,男,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其中《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已发行逾160万册,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
海明威短篇小说集
已完结
作者:海明威 更新:2016/8/18
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
叶兆言中短篇小说
已完结
作者:叶兆言 更新:2016/8/18
叶兆言,1957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原籍苏州,中国内地男作家。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曾历任金陵职业大学教师,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江苏作家协会专业创作员。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总字数约四百万字。
-
陀思妥耶夫斯基短篇小说
已完结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 更新:2016/8/18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即如有人所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
灵感女孩
已完结
作者:谭恩美 更新:2015/8/6
《灵感女孩》是一部大胆、奇特、深刻的小说。作者运用她那富于智慧、优雅和幽默的文笔,展开了一幅涉及异国爱情、隐秘的感觉、幻景与现实因袭相传的神奇画卷,情节跌宕多姿,引人入胜,颇具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
沉没的鱼
已完结
作者:谭恩美 更新:2015/8/6
来自旧金山的一行十二人,准备启程前往兰那王国旅行,领队陈璧璧却在出发之前离奇死亡。旅途依旧展开,而陈璧璧化成魂魄跟随着他们。一路上,他们在东西文化的激荡下,经历了各种离奇的事件。后又被丛林深处的部落绑架,游客中的一个男孩更被族人视为救世主转世……
-
喜福会
已完结
作者:谭恩美 更新:2015/8/6
小说描写了四位性格、命运各异的中国女性抛却国难家仇,移居美国,以及她们各自在美国出生、成长的女儿的生活经历。作为第一代移民的母亲们虽已身在异国,却仍是彻头彻尾的中国女性,国难家仇可以抛在身后,却无法抛却与祖国的血脉亲情。而在美国出生的女儿们,虽外表看来与母亲非常相像,却是迥异于中华入国的价值观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并不得不亲身承受两种文化与价值观的冲撞。母女之间既有深沉执著的骨肉亲情,又有着无可奈何的隔膜怨恨,既相到关心又相到伤害……不过,超越了一切的仍是共同的中华母亲,是血浓于水的母女深情。
-
接骨师之女
已完结
作者:谭恩美 更新:2015/8/6
母亲茹灵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为了防止遗忘她将自己的身世和家族秘密记录在案:女儿露丝是位代人捉刀的作家,在与男友同居十年后正陷入感情和事业的低谷。母亲的讲述使我们见证了北京郊区一个制墨世家的兴衰,北京人骨的发掘,一位接骨大夫的女儿,即茹灵生身母亲的惨烈遭遇,以及茹灵姐妹如何于国仇家难之中幸存下来,又如何先后抛下过去的种种伤痛,最终来到美国的坎坷经历。女儿在读了母亲的记录之后,才理解了母亲的过去,得以明白母亲性格中种种的别扭与为难,于是谅解了母亲早年对自己的伤害、反省了自己年少青涩时犯下的种种错误,也因此更加深层地挖掘到自己性格之中的问题,与母亲,与男友的关系也最终教得到和解、为亲人创作,讲述她们的故事。
-
灶神之凄
已完结
作者:谭恩美 更新:2015/8/6
《灶神之妻》是一部可读性较强的小说。作者以母亲成长的背景为蓝本,讲述了战乱时期一个中国妇女的不幸婚姻故事,揭露了世俗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可与日本电影《人证》媲美。
-
我们仨
已完结
作者:杨绛 更新:2015/8/6
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然而,人们对其家庭生活却不甚了解。1998年,钱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女士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女士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女士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杨女士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
-
干校六记
已完结
作者:杨绛 更新:2015/8/6
这部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怨而不怒”的宗旨。杨绛和钱钟书的遭遇,虽然比不少受批斗的知识分子要好得多,但到底是一种屈辱,也是人才的浪费,杨绛谈到这段经历,并没有激情的呐喊。虽然说作者怨而不怒,但在字里行间,还是对人性的丑恶有所讽刺,每多言外之音。如“小趋记情”一章,隐然处处以狗和人相对照,人不如狗的婉讽跃然欲出。那种乱世中人与狗互相依傍的情意,也令人感动。又如“凿井记劳”一章,对农民似有所不满,但如果认为这就是对农民或“农民性”的鄙视,无异落入“唯阶级论”的窠臼。作者想说的,其实是人的贤愚好坏,并不应由其出身阶级等先天因素来决定。
-
洗澡
已完结
作者:杨绛 更新:2015/8/6
《洗澡》不是由一个主角贯连全部的小说,而是借一个政治运动作背景,写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所以是个横断面;既没有史诗性的结构,也没有主角。本书第一部写新中国不拘一格收罗的人才,人物一一出场。第二部写这些人确实需要“洗澡”。第三部写运动中这群人各自不同的表现。“洗澡”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谁都没有自觉自愿。假如说,人是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炼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这部小说里,只有一两人自觉自愿地试图超拔自己。读者出于喜爱,往往把他们看作主角。
-
寄住在贝壳里的海
已完结
作者:詹馥华 更新:2015/8/6
如果你没忘记文学中可以天马行空的自由,还有那样开放感受的心,你应该也会很喜欢《寄住在贝壳里的海》。这是一个略带优伤的故事,这是一本让你悠悠回味的忆体会海内的轻柔,渔村的宁静和只属于海边的温馨浪漫,那股感动人心的力量,如同你眼角抑制不住的泪花从平静中慢慢渗出……看这本书是,总觉得书中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海蓝气息,总觉得某些东西跟村上春树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最繁华都市里的时尚女生,看似随波逐流,内心却一直期待着那份单纯;一个是生活在纯朴海边的聋哑男孩,举止安详,脱俗的气质与大海浑然相融。当他们一次又一次不期而遇,当两条看似不相交的平行线擦出火花,人们知道,又一段充满笑泪悲欢的感情开始了。
-
一杯热奶茶的等待
已完结
作者:詹馥华 更新:2015/8/6
情人节的夜晚,小华递了一杯热奶茶给苦苦的乡公所等待天使的阿问。抱病回宿舍时,和楼友的男友黄子捷撞个满怀,也遇上了等待自己的热奶茶!热奶茶是温暖的魔法哩,它让每颗等待的心都暖了起来。阿问说:小华,你递给我的热奶茶是温暖的魔法,一杯热奶茶的等待,是有保存期限的。期限到了,就会失去温度……我的天使没有回来,却要谢谢你这个会用热奶茶绝招的天使哦!黄子捷虚弱的生命也因魔尖而仍然温暖……那是热奶茶的等待呦!
-
谁的青舂有我狂
已完结
作者:子尤 更新:2015/8/6
这是一本非常精彩、有趣的作品集。里面详细记录了我14岁的所思所想。这一年,有两个词汇是布满我思绪的每个角落,即疾病与女生。疾病代表着苦难,女生预示着希望。身在病房我与疾病为伴,享受不尽;和女生一起。则初尝思念的滋味。一年来经历惊心动魄,这是外人看到的情景。我要做的只是冷静面对,张开双臂迎接每一天。在疾病之神不停地将死亡的烟花爆炸在我头顶时,我却每日高歌着女生的名字……
-
Q版语文
已完结
作者:林长治 更新:2015/8/6
《q版语文》,搞笑类图书。有“出版界周星星”之称的林长治继《沙僧日记》后的又一搞笑力作。作者将三十一篇我们耳熟能详的语文经典课文彻底打造成无厘头爆笑故事,内容诙谐幽默,情节出奇,对白趣怪。对待这些现象,又不能完全割裂开来看。“无厘头”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还局限于相对较小的青少年群体,但是,无厘头也确确实实带给了新新人类一种颠覆的快感和乐趣。而“老舍好似怪兽”也正是出于那些暂时还处于“无知”阶段的青少年之手,而这正印证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青少年还不具备鉴别文化的能力,因而其喜好带有强烈的娱乐性。
-
沙僧日记2:盛开的师傅
已完结
作者:林长治 更新:2015/8/6
作者以西游人物沙僧口吻,以日记体随笔形式和自创编年法,借西游记师徒四人取经之旅,投射当代业务人员长途奔波中的社会见闻。毫不掩饰的有意逗乐和随手可拾的讽刺与嘲弄,汇聚了后现代生活和思维方式的细节与智能,具有和从前的文学完全不同的另类趣味。
-
沙僧日记
已完结
作者:林长治 更新:2015/8/6
充满奇情幻想,被评为中国网络文学中“大话西游派”的开山之作!作者完全颠覆了西游记中沙僧的传统形象,以另类而幽默的笔调,讲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游记的取经故事。书中以沙僧的口吻,自创编年体,用日记的形式,借西游记师徒四人取经之旅,投射了一群都市年轻人为生活而奔波的酸甜苦辣。全书充满了后现代生活思维方式的细节,让人笑中流泪在幽默中警醒,实为当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青年励志经典之作。
-
高山下的花环
已完结
作者:李存葆 更新:2015/8/3
反映部队生活的优秀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围绕着个普通边防连队,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前、战中和战后的生活进程,塑造了众多的丰富的艺术形象,并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用比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来再现对越自卫还击这一历史事件,从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赞赏。
-
山中,那十九座坟茔
已完结
作者:李存葆 更新:2015/8/3
不管是伟大先哲的功与过,还是芸芸众生的是与非;不管是神奇的创造,还是无谓的牺牲……一旦成为过去,后人统统称它为历史。历史是有局限的,没有局限也就没有历史。虽然历史是一面镜子,但是人们从中看到的却不尽相同。
-
大国之魂
已完结
作者:邓贤 更新:2015/8/2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王牌远征军的英雄史诗。这是中国现代军事战争的一个缩影,更是一部反映抗日风云的大型纪录片。英勇的中国远征军在险恶的环境下如何力挽狂澜?如何以少对多抗击日本的优势兵力?中美英日四国围绕滇缅战役如何周旋?世界风云人物蒋介石、史迪威、宋美龄、孙立人、杜聿明之间又展开了怎样的角逐?二战同盟军——美国又为何暗杀中国当时的领袖蒋介石?一位被中国远征军拯救的西方记者又为什么有这样的评价:“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今天,他醒来了!”本书将带你直击中国王牌远征军的抗日现场,揭开中国远征军真实的历史。
-
中国知青梦
已完结
作者:邓贤 更新:2015/8/2
讲述了一段被人们渐渐淡忘的历史:当1989年最后一个知青怀着壮志未酬的心境,带着被战火创伤的肢体回到国内,这场历时20年、国家耗资300个亿的中国知青运动到此就终结了。鲜为人知的是,在知青中曾有这样一批精英,他们怀着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理想,奔赴金三角战场,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谱写了一段悲壮的历史。理想主义是那一代人的特征,是他们的生命之本。他们虽不是历史的功臣,却用闪光的理想主义为知青运动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理想主义从来都是灿烂的。
-
黄河殇:1938·花园
已完结
作者:邓贤 更新:2015/8/2
淞沪抗战失败,南京陷落,徐州战事失利,国民党军队全线撤退,武汉频遭轰炸,抗战局势不断恶化,国民党同部的矛盾也日趋热化。日本侵略军闪电般占领豫北、豫东,中日军队生死决战前所未有的惨烈,郑州失守,武汉危在旦夕。蒋介石下令花园口决堤,“以水代兵”,黄泛区变成天然屏障,千万中原百姓为此或为鱼鳖,或为饿殍,流离失所……
-
流浪金三角
已完结
作者:邓贤 更新:2015/8/2
在遥远的金三角漂泊着一群不同经历、不同身世的中国人……在埋葬他们尸骨的高山上,所有的坟头一律朝向故乡北方。读邓贤的纪实文学,我们总是落泪。金三角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源头,它的兴旺源于中国解放战争,有一支国民党残军在这里建立了独特的毒品王国,在异国他乡演绎着生命的挣扎和奋斗……毫无疑问,我们不应该为他们落泪。邓贤的纪实文学《流浪金三角》,以充满激情的文字,为我们展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揭示了一群另类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
-
生活的恩赐
已完结
作者:陈世旭 更新:2015/8/2
1964年,我初中毕业,因为家庭生活困难,无力供我继续升学,家里希望我做工自立,这样就横下心,跟着当时由市政府组织的一支上山下乡知青队,到外地的一个农场插队务农。读初中的时候,我逐渐形成了一些对文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