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业霸主 下章
187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林振华从上海回到浔,便开始着手安排瀑式洗衣机的后续设计和生产工作。

 一项新产品的从开发到上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一个想到最终的成品,中间需要经历许多个步骤。

 新产品开发的第一步是原理的设计,林振华委托刘向海的单位所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常清波等人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模拟,证实了瀑方式具有较好的洗涤效果,并且给出了水口的位置、水强度、水间歇等数据,这就解决了原理的问题。

 接下来就是把原理转化为图纸。比如说,一个水的装置,应当如何利用机械来加以实现,这里需要精确到每一管子如何弯曲,每一个阀门如何控制,所有的零件最终都要落实到图纸上。

 除了图纸上的形状之外,设计人员还需要确定每一个零件的各方面能,比如说管道要承担多大的压力,一个阀要足多少次反复开关而不损坏。

 机械设计的工作林振华基本上都交给了华青大学机械系的师生们。说是勤工俭学也好,说是专业实习也好,总之,林振华是毫不客气地把他们绑上了自己的战车。师生们对于这项工作也非常有兴趣,毕竟是亲手设计一项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产品,这比在学校里纸上谈兵要有意思多了。

 林振华还从汉算机械厂借来了几名技术人员协助工作,汉华机械厂的主打产品之中包括了真空泵、离心泵等,而瀑式洗衣机的核心部件就是用来产生水的水泵。泵与泵之间的原理是相通的,所以汉华厂的技术员所拥有的丰富经验在这件事情大有用武之地。

 有了设计图纸,离投入生产还有一段距离,这中间还要再由工艺工程师来落实每个零件的生产工艺,包括使用什么样的钢材,用什么样的机加工方式,进行什么样的热处理,等等。把这此问题都解决了,工程师才能把图纸和工艺文件交给车间主任,让他们去组织工人进行生产。

 工艺设计方面的事情,郎冬带着原来浔自的技术班子全部承担下来了。生产自行车也涉及到机加工、热处理、漆等一系列工艺程,所以浔自的技术班子对于工艺并不陌生,郎冬也急于要让原浔自的力量在汉华公司的发展中发挥作用。

 林振华本身的专业也是机械,对于从设计到生产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的了解,他亲自担任整个设计开发工作的负责人,陪着技术人员们没没夜地往前赶进度。

 当然要指望林振华亲自去画图纸已经是不现实的事情了,他一般只是参与讨论,然后给大家说一些鼓励的话,再就是承担奖金、住房等等物质条件。他毫不客气地窃取了总设计师的语录,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样的话贴在实验室的墙上,这让当了若干年臭老九的知识分子们感动得涕泪横,几乎恨不得以死相报林振华的知遇之恩。

 瀑式洗衣机的设计工作持续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其间又产生出了若干项关键技术。林振华毫不犹豫地把这此技术全部都交给了钱元平,让他去申请各国的专利。有了这此专利,瀑式洗衣机的生产就全部控制在林振华手上了,谁要想模仿这个思路去生产出类似的洗衣机,将会遇到众多的专利壁垒。通过这此壁垒的钥匙,都控制在林振华的手上。

 “好了,现在可以向各省的家电厂商发通告了,告诉他们,瀑式洗衣机已经研发成,如果想挣这份钱,就先把专利费过来吧。”林振华呵呵笑着对自己班子里的人们说道。

 专利的批准没有那么快,但只要各国的专利机构接受了专利申请,这项技术就算是得到保护了。林振华可等不及专利获批的时间,这个时间是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就是金钱,林振华不能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从自己的眼前走。

 林振华手里有高祖兴特批的50万美元专利基金。他在离开广州之前,已经代舒曼在广州建立起了一家专利代理处,聘请钱兀平担任主任,另外还从香港来了几名专利代理人,专门负责各种专利的申请。钱元平从林振华的描述里看到了一个庞大的事业,如果林振华的专利基金设想能够成,未来这家专利事务所要承担的就是数以万计的专利申请事务,足以超过香港的任何一家同类事务所了。

 “小华,你看咱们收的专利费,多少比较合适?”彭少哲请示道。

 林振华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说道:“最起码一台洗衣机按20美元算吧。咱们一台洗衣机能卖到200美元左右,收他们十分之一作为专利费实在不算很多了。”

 “好我就这样和他们联系吧。”

 “别急,还有一点,所有想生产瀑式洗衣机的厂家,要先打50万人民币的保证金过来,然后我们才能给予授权。这些保证金是不退还的,未来用于冲抵专利费。”林振华又想出了一招。他现在急于要用钱,先收点保证金回来也能缓解一下资金压力吧。

 “林经理,我算亲眼看到你是怎么抢钱的了。”郎冬感慨道“这种洗衣机如果能够往市场卖出100万台,你光专利费就有2000万进账了,你的成本才多少钱啊。”

 林振华道:“这就叫一招鲜,吃遍天。他们没想到利用外脑来搞开发,我想到了,当然能挣大钱了。”

 林振华说的外脑,自然就是指刘向海的推进器所以及华青大学机械系了,这都是中国顶尖的研究机构。如果按照技术的真正价值来进行易,林振华光请这此人搞设计,也得付出几千万元。但现在他给刘向海不过是50万,给华青大学这边的钱更是可怜,师生们拿得最多的也到不了1000块钱,其次也就是一此交通费、餐费等等。

 即使是这样可怜的报酬,华青大学的师生们已经觉得非常不安了。毕竟老师们一年的工资也不过是六七百块,现在干一两个月就拿到了上千块钱,学校会不会干涉呢?制度是否允许呢?大家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钱进口袋里,脸上却都出了幸福的笑容。

 “咱们汉华公司的产品,要形成一个梯次。风扇是一个过时的产品,利润会越来越薄,但应当还能够给公司创造几年的现金瀑式洗衣机是一个新兴产品,我打算在今年的秋会上推出,销售目标初步定为30万台,先挣回6000万美元再说。未来两年,爆式洗衣机会是咱们最主要的产品。”林振华这样规划道。

 “那咱们的自行车呢?”郎友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

 林振华道:“自行车可以作为我们的下一代产品,这个产品在设计方面没有太多的技巧,关键是解决工艺问趣。我的打算是运动型自行车的上市时间定在1985年季,离现在还有近两年的时间,老郎,你有没有信心完成?”

 郎冬道:“林经理,你放心吧,我愿立军令状。”

 就在林振华紧锣密鼓地安排洗衣机生产的时候,汉华机械厂的领导们也在绞尽脑汁地琢磨着进军家电行业。经过集体讨论,大家决定把电冰箱作为汉华机械厂未来的主打产品。

 像汉华机械厂这样的中型机械企业,在当年面临着极大的尴尬。汉华机械厂的前身只是一家化工设备配件企业,规模不大。在全国上下大搞‘备战备荒’的年代里,各地竞相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格局,每个县都在建设小化肥厂、小农机厂、小纺织厂等小型企业,恨不得连石油都要从自己脚底下出来。

 这种自我配套的产业布局,据说是为了在遇到帝国主义全面入侵的时候,家自为守,人自为战,每一个县都能够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敌后抗战根据地。也不知道当年的各级领导是不是看多了穿越小说,居然会幻想在现代条件下建设起以县为单位的完全独立的工业体系。

 小化肥厂、小磷肥厂、小农药厂的遍地开花,造就了汉华机械厂等一系列中型机械企业的辉煌。在那此年代里,汉华厂的业务是不用发愁的,光是为全省百十个县的化肥厂提供设备,就足够汉华厂忙得四脚朝天。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逐渐淘汰落后产能。以化肥工业为例,国家开始限制小型化肥厂的发展,从国外弓进了若干套大化肥设备,取代传统的化肥生产。化肥的产能大幅度提高,而化肥设备的需求量却在锐减。

 在这种情况下,汉华机械厂等一系列企业的生存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汉华机械厂去年拿下了贵西化脏厂的一套大化肥设备,赚了个盆。但今年以来,一直没有新的订单,车间里已经处于半停工的状态了。

 厂领导找到各地的同行们打听了一圈,发现处于困境中的企业并不只有汉华厂一家,便意识到情况不妙,再不赶紧转产,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时下,最赚钱的莫过于轻工产品,所以汉华机械厂决定,要上马搞冰箱。

 朱铁军给林振华打了一个电话,让他即刻赶往丰华,讨论一下如何才能说服轻化厅,批准汉华机械厂引进一条冰箱生产线。
上章 工业霸主 下章